热气球飞越卡帕多西亚玫瑰谷。
日出“航班”
“我想要带你去浪漫的土耳其……”前几年,《带你去旅行》这首歌火遍大江南北。一听到那熟悉的旋律,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土耳其卡帕多西亚几百个热气球陆续升空的画面,并期盼有一天我和爱人会开启一段浪漫的热气球之旅。
2022年,我俩在年底清空年假时,终于让梦想照进了现实——去感受卡帕多西亚独特的地理风貌和丰富的历史文化。三天后,我们抵达了目的地。
卡帕多西亚位于土耳其中部,它以童话般的斑点岩层闻名于世。我们到达内夫谢希尔卡帕多西亚机场后,马上前往酒店。刚入住,爱人就向前台询问乘坐热气球的事儿。令我们意外的是,原来酒店就可以帮忙预订,工作人员为我们联系了乘坐热气球的导游奥斯曼。
当我得知每人票价350美元时,还是比较心疼的。“我们不就是为了坐热气球来的嘛!”爱人开导我说。是啊,想想自己马上就能俯瞰“地球上最像月球”的地貌,管它多少钱呢!
奥斯曼告诉我们,卡帕多西亚一年当中约有260天适宜热气球飞行,但热气球能否起飞,需经土耳其民航局批准。该机构在卡帕多西亚设有办事处,每天下午5时公布第二天热气球能否起飞:如果是绿旗,表示第二天一早热气球能起飞;红旗则代表取消。当然,因天气原因无法飞行的游客没有金钱损失,任何一家热气球公司都会办理退款手续。好在我们等到的是绿旗。
第二天早上4时30分,黑黢黢的天空闪烁着几点星光,奥斯曼就带着我们前往热气球基地了。坐车近20分钟下了公路,穿过几段土路后,我们来到了一片较开阔的沙地——玫瑰谷,很多热气球正在做准备工作。
我们坐的热气球的吊篮有8个小隔间,每个小隔间可以站3—4人。角落处的位置最抢手,但并不是跑得快就能抢到,工作人员会根据游客团队的人数进行安排。我们被安排到中间筐,虽然错失最佳观赏位置,但紧邻飞行员,能清楚看见他的操控。
20分钟后,飞行员再次确定所有人已蹲下并做好其他准备后,点燃火焰,热气球轻轻震了两下就缓缓升起,比想象中的平稳许多。
这时,旁边的几个热气球也逐渐升起。遥望远方,一大片五彩缤纷的热气球同时乘风而起,仿若童话世界。
上升到千米高空后,飞行员操纵热气球下降,让游客逐渐靠近那些耸立在地表上的蘑菇状“烟囱”——火山喷发的遗迹经过数亿年的风雨雕刻,形成了奇特的“烟囱”丛林。硕大的热气球随风飘移,穿行在高矮不一的石柱间。此时,太阳已经褪去初升时的含蓄,逐渐为安纳托利亚高原升温,也将热气球的影子投射在这些被列入世界遗产的石柱上。在飞行员的提醒下,游客们兴奋地做出“比心”等动作,让自己的影子更加清楚地呈现在石柱上。
从晨曦微露的皓蓝到霞光乍现的朝阳,卡帕多西亚的神奇地貌完美呈现。往下看,土黄色的峡谷、岩石形态各异、千姿百态。长长的岩林、干枯的河道、几条穿越其中的公路、错落美丽的岩峰和高矮参差的石柱,都给人一种粗犷原始之美,好像不小心闯入了亿万年前的洪荒之境。
太阳慢慢升高,给眼前的一切镀上温暖的玫瑰金,新鲜的一天开始了,我们与阳光、晨风同行,遨游天际,向全世界道了一声“早安”。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飞行,飞行员拉高热气球,并不断通过对讲机与地面人员联系确定最终的降落地点,因为降落在哪里都是由风来决定的。
我们的降落地点是爱情谷,工作人员开了一瓶香槟庆祝,并为乘坐者颁发热气球飞行证书。这时我才突然想起爱人的微信名叫“逐梦空天”。我问他感觉如何,爱人笑答:“不虚此行!”
土耳其街头随处可见的烤肉摊。
味觉史诗
来到土耳其,当然要品尝当地的特色烤肉。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土耳其的饮食文化融合了中亚、中东和地中海的风味。此次行程的第二天,我们在暮色中走进了伊斯坦布尔老城区,在狭窄的街巷间寻觅香料与炭火交织的迷人气息。
循着滋滋作响的油爆声,我和爱人挤进了一家招牌看起来比较老旧的烤肉店。半开放的烤架前,烤肉师傅正将一串串肉块垒成小山,腾起的烟雾里裹挟着孜然和辣椒的焦香。
“阿达纳烤肉”(Adana Kebap,土耳其最著名的烤肉之一),爱人用现学的土耳其语点餐,烤肉师傅笑着向他竖起了大拇指。我们在座位上远远望着,只见铁扦上的羊肉混合着羊脂与红辣椒,在炭火中逐渐蜷缩,变成诱人的褐金色。不一会儿,上菜铃声就响了起来,烤肉呈现在我们面前。第一口咬下去的瞬间,辛辣与脂香在舌尖炸开。羊尾油融化后的醇厚裹着肉粒的粗粝感,再配上馕的小麦香,我和爱人吃得都没有时间说话了,只是用眼神交流,不断点头赞叹。
其实,土耳其烤肉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部关于文明交融、移民文化和饮食适应的味觉史诗。
很早以前,安纳托利亚高原的游牧民族为了在迁移路上把食物煮得快些,就把大块的羊肉或马肉穿在剑刃或树枝上,架在熊熊燃烧的篝火上炙烤。这种原始的烹饪方式不仅满足了马背民族对高热量食物的需求,更赋予了烤肉独特的烟熏风味。
奥斯曼帝国的崛起,让烤肉从游牧民族的充饥食物蝶变为精致的宫廷美味。在托普卡帕宫的厨房里,御厨们不断精进烤肉技艺,创造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变体。19世纪,在土耳其西北部的阿达纳,一位名叫伊斯肯德尔的厨师灵光一现,将大块羊肉垂直固定在旋转烤架上,让其在炭火前缓缓转动,烤熟后切成薄片,铺在松软的面饼上,再淋上融化的黄油和酸奶,这便是如今风靡全球的伊斯坎德尔烤肉的雏形。与此同时,东南部的阿达纳人用辣椒调味儿的羊肉制成火辣的烤串;卡帕多西亚的居民则把肉和蔬菜密封在陶罐中慢烤,让风味在高温中完美融合。
20世纪中叶,随着土耳其移民涌入欧洲,烤肉也开始了它的全球化之旅。在德国柏林,为了适应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商贩将旋转烤制的肉片夹进面包或卷饼,搭配新鲜蔬菜和浓郁酱汁,创造出了Döner Kebab(旋转烤肉)这一便捷快餐。这一创新让土耳其烤肉迅速征服了欧洲人的味蕾,并催生了希腊的Gyros(希腊三明治)、阿拉伯的Shawarma(中东地区烤肉卷)等相似变体。工业化的烤架和标准化的生产模式,更让这种美食得以大规模复制,成为街头饮食文化的代表。土耳其烤肉的魅力早已超越国界,它不断适应着不同文化的需求,却始终保留着最初的烟火气。
今天,从伊斯坦布尔大巴扎的百年老店到纽约餐车,土耳其烤肉仍用跳动的炭火讲述着一个民族如何在舌尖儿上保存了千年流动的记忆。它的每一片肉、每一缕烟,都在诉说人与食物之间永恒的故事。
公交车上的红茶
土耳其人向来以热情好客闻名,这种热情里也带着几分戏剧性的幽默。在伊斯坦布尔这样的游客聚集地,除了卖冰激凌财时会杂耍外,小商小贩会想尽一切用中文逗游客一笑。“你是美女,我就是帅哥”等土味夸奖层出不穷,让初来乍到的我多少有点儿不适应。
在伊斯坦布尔的非商业区,我们还见到了这样一幕:一位摄影师想拍水果摊儿和路人,摊主狂喊土耳其语。一番比画之后才知道对方在喊“照片,照片”,还摆造型并送几颗樱桃给他吃。当摄影师转身继续走时,其他摊贩都在挥手喊“照片”。他被土耳其人的热情包围着,给每个摊主都拍了照,最后手上多了一袋水果。
除了热情,土耳其人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就是“慢”。我和爱人居住在国内的一座三线小城,生活节奏已经算是比较慢了。然而到了土耳其,我们的慢生活还真有点儿小巫见大巫。
在餐厅用餐时,无论是一日三餐中的哪一餐,土耳其人就没有在一个小时之内结束的,尤其是晚餐,再喝点儿茶,两个小时那是常有的事儿。
红茶是土耳其人的生活标配,用餐和休闲时总少不了红茶。邻里之间更是把“得闲饮茶”发挥到极致,街上到处可见供应红茶和闲聊的摊贩。端起一杯红茶,是土耳其人之间互相问候、搭讪的默契。
在露天市集混乱的日常中,一位卖地毯的大叔从卖茶人那儿买了十几杯红茶后,向附近商铺的店员招手,大家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聚在地毯店门口闲聊起来。
不仅在餐厅、市集,喝茶的场所还可以是公交车。等红灯的间隙,司机可能会让路边的卖茶人端两杯茶来,卖茶人通常还会说一句:“拿走先喝,回来再付。”
土耳其人看似工作节奏舒缓,实则他们把生活重心都放在了家庭上。请假时只要说是因为家人,领导都会毫不犹豫地批准。如果是陪家人野餐或旅行,领导还会给员工发去问候,祝福玩得开心。
在土耳其的静谧时光中,我和爱人不自觉地放慢了脚步和节奏,不慌不忙不紧不慢,伴着暖暖的阳光,静享岁月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