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面对•辽宁省沈阳市总工会职工互助保障工作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排头兵,沈阳市在产业升级的浪潮中始终面临一道必答题:如何让百万产业工人在振兴浪潮里后顾无忧。2024年,沈阳市总工会以“职工少负担、保障全覆盖”的巧思交出答卷——推出《全市职工互助保障工作提质扩面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将住院、重疾、意外等6类保障织成一张普惠之网:重大疾病保障覆盖35种重症和25种轻症,住院互助金申领次数限制全面取消,工会更以20%—60%的经费补贴为企业兜底……在约33万人次参保的规模背后,是工会宣讲团队走遍数十家企业的“长征路”,是工会直播间里7000多个点赞凝聚的信任,更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手握全天候意外险的安全感。一份份保单串联起的不仅是2087万元互助金的数字,更是工会组织从“雪中送炭”到“精准送暖”的服务升级。
沈阳市总工会在樾檀山社区工会驿站举办在职职工互助保障活动业务培训会。
一杯奶茶钱
张璐怎么也没想到,只花一杯奶茶钱就能为自己的健康筑起一份保障。2024年3月,当沈阳燃气集团有限公司工会宣布启动辽宁省职工互助保障项目时,包括张璐在内的3725名职工都经历了观念的刷新——每月只需20元,就能获得涵盖住院医疗、重大疾病和意外伤害的三重保障。一年后的今天,作为工会保障部部长的苏新仍清晰记得项目启动当天的场景。
“选定综合性强的辽宁省在职职工综合(住院+重疾+意外)互助保障活动(以下简称“大综合互助保障”)后,领导班子定下了‘企业多承担、职工少负担’的原则。”苏新指着账本介绍,“每月企业行政和工会各出55元,职工只需掏20元,就能享受住院、重疾、意外三重保障。这对职工来说几乎没有压力。”
这杯“奶茶钱”撬动的保障远超预期。张璐作为参保后受益最大的燃气职工之一,对此深有体会。早年经历肾脏移植手术的她,2024年夏天突发排斥反应,再次入院。正当为治疗费用发愁时,那份不经意参加的互助保障发挥了关键作用:按照医疗保险统筹范围内自付金额的70%领取互助金,不限次数;重大疾病可一次性领取1万元互助金;门诊特病累计可领取互助金6000元……这些保障如同及时雨,帮助她渡过经济难关。
这些医疗保障条款的形成,得益于辽宁省总工会实行省级统筹推进的辽宁省在职职工互助保障活动。2024年5月,沈阳市总工会发布《全市职工互助保障工作提质扩面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该方案中,保障项目从过去的2种增加至6种,重大疾病类型的保障范围扩大至35种重症和25种轻症,住院互助金的申领条件也得到放宽,不再限制申领次数……几乎全面覆盖了职工的医疗需求。不仅如此,沈阳市总工会还加大工会经费补助力度,对于参加职工互助保障活动的企业工会给予20%—60%的工会补助,拿出真金白银给予企业支持。
从政策到资金,沈阳市总工会的目的就是把“工会给职工的二次医保”送到更多职工身边。在《实施方案》中,他们明确提出了到2024年底力争实现参保会员30万人、2025年底力争达到35万人、2026年底力争达到40万人的总体工作目标。
同时,沈阳市总工会还注重收集职工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保障项目和服务流程。他们深知,只有让职工真正受益,才能让这项活动深入人心,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苏新算过一笔账:2024年公司职工出险365人次,累计获赔78万元,而全员参保总投入仅48.4万元。加上市总工会7.8万元的专项补贴,实际支出远低于赔付金额,“对职工年龄结构偏大的企业来说,这种‘二次医保’既减轻职工负担,又缓解企业压力,一定是双赢的选择。”数据背后,更多像张璐这样的普通职工,正感受着这份“奶茶钱”保障带来的温暖。
精准送暖
2025年3月22日,对于辽宁越秀辉山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4907名职工而言,是个值得标记的日子。这一天,涵盖大综合互助保障、重大疾病互助保障的“双保险”正式生效,1607名女职工还同步获得了特殊疾病专项保障。
这场全员覆盖的保障升级背后,是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沈阳办事处(以下简称“中互会沈阳办事处”)多措并举、不遗余力地宣传。“要让互助保障落地生根,必须提高企业和职工的知晓率。做好宣传是首要任务。”中互会沈阳办事处主任赵华认真地说。
活动宣传要精准,更要分层次。2024年初春,赵华亲自率队组成宣讲小分队,分别来到通用技术沈阳机床、沈阳燃气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开展点对点宣传,踏上了互助保障宣传的“长征路”。
让赵华没想到的是,首场宣讲他们就遭遇了直击主题的质疑:“这保障到底能给职工什么实惠?”企业工会负责人的问题让团队意识到,空谈政策不如用事实说话。“要总结‘优缺利弊’,要拿出真实案例,这样宣传才会有效果。”赵华说。
于是,团队在开展点对点宣讲的同时,划分企业、工会专场和职工专场两类进行分层次宣讲。首讲面对的群体便是企业相关工作负责人和企业工会主席。当团队带着精心筛选的案例再次叩开越秀辉山的大门时,企业高层的态度发生了微妙变化。宣讲会上,工作人员用真实理赔案例算起了经济账:“这位职工是参加了大综合互助保障后,患上了重大疾病住院的。一年内,他多次入院,获得不限次数的报销,而且还一次性领取了1万元的互助金。如果我们参加了大综合互助保障和重大疾病互助保障,互助金也会赔偿双份,职工的经济负担会减轻不少。”随着电子屏上的数字跳动,原本交抱胸前的双手渐渐松开,会议室里响起了笔尖划纸的沙沙声。
这场精准宣讲如同投入湖心的石子,一周后面向职工的第二次宣讲现场,互动氛围更加热烈。“45岁以上职工占比26%,他们正是企业的中坚力量。”工会主席王建文看着职工反响热烈的景象,心里拿定主意。从第二次宣讲到全员参保生效,仅用5天时间,企业豪掷87万元实现职工“零负担”参保,创造了保障落地的新速度。
宣讲团队的精准施策和真实案例的展示,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职工认识到了职工互助保障的重要性。他们开始主动了解、积极参与,形成了良好的宣传效应。团队也借此机会,不断优化宣讲内容,丰富宣传形式,确保每一场宣讲都能深入人心,达到预期效果。
线下攻坚的同时,赵华把目光投向了云端。“毕竟有脚力所不能及的,网络传播速度更快。”赵华想。初次走进工会的直播间时,她握着麦克风的手沁出汗珠:“没有网红效应,只靠专业内容,能留住人吗?”当翔实的政策解读遇上弹幕提问,3000余人次的观看量、7000多个点赞给出了答案。这场意外走红的直播,让团队找到了网络宣传的钥匙。
如今,中互会沈阳办事处已形成立体化宣传网络:他们走进工厂、企业,走到新业态群体身边,为他们夏送清凉、冬送温暖。此外,他们还深入大型企业,冠名开展职工趣味运动会等活动。他们想在提升职工身体素质的同时,用职工易于接受、通俗易懂的方式把职工互助保障和工会对职工的深情厚爱传递到职工心间。
2025年,沈阳市总工会为已入会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赠送了专项意外伤害保障。
普惠与特殊并行
2025年,沈阳市总工会继续将辽宁省职工互助保障活动列入年度服务职工10件实事。这份被职工称为“二次医保”的工会保障计划,正以实实在在的红利激发着参保热情——企业和职工的双向奔赴,源于看得见的保障温度。
在企业人力成本账本里,职工健康管理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隐性支出。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分行(以下简称“农行沈阳分行”)工会主席沙晖对此深有体会:近年来,农行沈阳分行的1900名女职工,“两癌”发病率持续攀升,特别是郊县支行女职工患病后,微薄收入难抵医疗支出,职工缺岗更造成运营压力。
因此,农行沈阳分行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决定在参与辽宁省在职职工女职工特殊疾病互助保障活动时,一次性为每位女职工购买4份女职工特病保险。这份每份仅需25元的保险,解决了重大问题。当辽中支行王玉梅确诊乳腺癌时,6万元互助金如同雪中送炭,这笔相当于她15个月收入的保障,既解了治疗费用的燃眉之急,也保证了她病休期间的生活质量。
提质扩面要普惠职工,也要惠及特殊群体。针对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长期在户外工作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沈阳市总工会专门为已入会的这部分特殊群体赠送了辽宁省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专项意外伤害互助保障,目前已惠及21372人。
饿了么配送员孟祥云对此深有体会。“相较于每月实际支出约百元且报销条件繁多的商业保险,工会提供的这份免费保障不仅全面覆盖全天候意外伤害,而且在遭遇意外事故时,还可领取高达1万元的互助金。”孟祥云说,他已经把这份免费的保险告诉了很多同行,“让没加入工会的都赶快加入。”
实际上,从沈阳市总工会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双赢的举措。每人仅需25元的投入,就能推动更多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加入工会,效果远超一次入会宣传活动,且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消耗要小得多。此举不仅增强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归属感,同时也协助网络平台企业稳定了职工队伍,为社会的稳定发展贡献了力量。
提质扩面带来的成果是可喜的。2024年,沈阳市参保单位达1812家,覆盖职工32.69万人次,同比增长39.46%。1.65万人次领取的2087万元互助金背后,是职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安全感。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职工互助保障以“小投入”撬动“大民生”,生动诠释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理念。沈阳市总工会通过精准施策、分层推进,将政策温度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保障红利,既织密了职工健康防护网,也为企业构筑起风险缓冲带。这种以职工需求为导向的保障创新,不仅彰显了工会在社会治理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更为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提供了实践样本。当更多“奶茶钱”式的暖心保障进入生活,工会组织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书写着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篇章。
(文中张璐、王玉梅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