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初体验
两年前,一条“东北好了,就能回家了”的短视频,收获无数网友点赞,也引发生活在这片黑土地上的人们的强烈共鸣。视频里,没有妆造、红着鼻头、举着手机哽咽地讲述着哈尔滨故事的人叫“冰姐”,是“冰姐扒书”账号的主讲人,在全网拥有粉丝360万,发布视频600余条,播放量突破6.1亿次。
“越是苦寒的地方,越容易迸发热血”“尽管一身冰雪风霜,但祖祖辈辈步履不停”“我们的家乡会好起来,我们的东北也永远不退”……视频中,冰姐的话句句戳中东北人内心。
冰姐是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2011年从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就到出版社做了编辑。2014年,黑龙江出版集团旗下的教育出版社和新华书店一起投资成立果戈里书店。书店在运营上没有沿用经验丰富的新华书店人,而是大胆起用一批编辑,冰姐就在其中。
对外宣传、活动营销、对接媒体……冰姐从运营经理的职位起步,不断进步,越走越远。2018年,她已经成为集团最年轻的总经理之一。
4年的书店生涯让冰姐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书店人。经过深思熟虑,她做出了一个决定:辞职下海,自己创业。
2018年8月,冰姐与合伙人开办的雪岛书店与读者见面。“我们的定位是将书店做成文创属性的伴手礼门店。”冰姐说,但仅一年时间,还处在不断开发、完善阶段的雪岛因为种种不可抗的因素,宣布创业失败。
在雪岛书店“一周岁”匆匆落幕时,冰姐带领大家举办了一场题为“不退:坚守·城市新生”的告别仪式,这似乎为多年后的再创业留下了伏笔。
转战短视频
经历失败,连社保都交不上时,冰姐和其他3名女性伙伴决定转向短视频赛道。
2020年5月,冰姐在网络上发布了第一条视频。“我们的目标很清晰,就是要图书带货。”最初,从形成文案到拍摄,一条视频她们至少需要准备12个小时。只要站在摄像机前,冰姐整个人就变得十分僵硬,舌头打结,一句话要说上好几遍。
半年后,账号粉丝数量达到1000人,终于可以卖书了。但单纯介绍书是没有流量的,因为传统媒体和短视频产品的营销思路完全不同,前者想的是如何把书做好,而后者是将用户放在营销中心点上。
从产品到用户,对于冰姐团队来说可谓一次颠覆性的思维转变。“我们把自己编辑的书当作宝贝去介绍,但网友根本不感兴趣,大家只想知道能从书中获得什么。”冰姐说。
在瓶颈期,冰姐将目光锁定“东北”关键词,东北文艺复兴、东北知青文学、东北江湖往事……一期期关于东北故事的讲述,让账号拥有了越来越多的粉丝。
2023年冬天,恰逢哈尔滨文旅爆火,冰姐和团队决定根据她们的特长为大家讲讲城市故事。带着这样的想法,她们立刻行动,于是就有了“东北好了,就能回家了”视频。视频下方热评如潮,东北人复杂的情感在此得以淋漓尽致地释放。
从那时起,冰姐带领团队不停地琢磨,怎么将东北、将哈尔滨更好地表达和传播出去。她们策划推出“追故乡的人”系列,讲述东北风物、冰城往事。一条长达16分钟的“共和国长子哈尔滨的历史”视频,讲述了索菲亚教堂是谁建的、马迭尔冰棍是谁发明的等城史故事,再次成为爆款。
此后,“北大荒历史”“哈工大”“哈尔滨丁香人才计划”等视频也成为一扇扇小窗,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走进哈尔滨。
当冰姐专注于东北叙事时,同行者不断涌现。为了更准确地讲好城市文化、历史,她曾在晚上7点多向一位年近80岁的社科专家请教文稿相关事宜。老人二话不说,10点多就给出了一系列细致的建议。“这给了我们极大的创作动力。我们越来越希望让更多人知道,这个账号生在哈尔滨,长在黑土地。”冰姐说。
松光里书店
随着“冰姐扒书”账号走上正轨,冰姐的书店梦再次萌芽。2024年1月11日,由她主理的松光里书店在哈尔滨道外区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正式开业。
“松光”取名满语松花江的音译,与老道外著名的松光电影院同名。和它的名字一样,松光里的每一处都突出本土味道:以东北虎为原型的贴纸、以中华巴洛克为创意的雨伞、以“哈尔滨味道”为素材的明信片……书店里处处都是东北元素。
“东北作家的文字就像铁里有血,然后终于融化在雪里。写起往事,东北作家颇有默契地嫁接了命运给人带来的巨大转折,和背后更巨大的希望。”在松光里的书架上,写着这样一段话,地域色彩浓重且铿锵有力。书店里90%以上内容关联黑龙江已出版的书籍,并设“东北文学”“冰城故事”专区,萧红、梁晓声、迟子建、双雪涛、杨知寒……一代代东北作家的作品陈列在这里,于无声中讲述着东北往事。
去过松光里的人还会发现,它不只是一家书店,更是一个综合空间。年轻人喜欢的咖啡、手绘、古籍、徽章、手办、卡牌等,这里都有。冰姐说,松光里聚集了一批年轻人,他们敢试敢想,深入挖掘老街历史属性、东北文化特征,设计了包括作品展、文创手办等一系列文化产品。
作为新晋打卡地,松光里办了一场“东北大花”主题展,吸引了无数年轻人参与。然而撤展后,冰姐和团队开始反思:大家想到哈尔滨时,真的只有东北大花吗?为什么不是“东北振兴”?
有了新的思考,团队里的“归来燕”和00后们相继出手,“东北振兴二厂”厂牌名、“东北振兴,我会出手”文化艺术策展等产品相继出炉,并成为各种社交平台上的爆款。
冰姐始终认为文创领域最稀缺的就是人,她开始集聚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地域的“同道人”,孵化年轻设计力量,也给了一群人实现梦想的舞台。
一位哈尔滨本地插画师找到冰姐,想为家乡贡献一份力量,他们碰撞开发出系列文创产品,备受游客认可;主题展的爆款文案“摊牌了,我就是东北振兴背后的女人”出自从北京回哈尔滨工作的家乡人之手;在上海读书的学生也与冰姐对接,联合推出主题研学、City walk线路……
如今,冰姐经常被邀请参加各种论坛、会议,作与哈尔滨有关的分享,这给她带来了一种确信。“希望越来越多的孩子,生在东北、留在东北,让东北成为更好的东北。”一位读者留言给松光里。冰姐将这视为对自己的要求和责任,同时也期待有更多的年轻人共同扛起振兴大旗,赓续地域荣光。